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政策文件

浙江大学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4-04-11    访问次数 :1184
 浙江大学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学部、学院(系),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根据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中央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基〔2011〕461号)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教技〔2012〕2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基础研究工作,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促进内涵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双力驱动、人才支撑、交叉融合、重点突破。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把握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部署,明确基础研究在我校科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基于我校的多学科优势,发展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基础研究,实现基础研究由注重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提升科研原始创新能力。
2.总体目标: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建设若干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构筑科技核心竞争力;保持并发展现有优势学科,培育若干新兴交叉研究方向;承担一批国家基础研究重要科研任务,围绕《浙江大学“十二五”科技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争取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领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取得突破;探索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形成鼓励基础研究的科研文化,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二、重点任务和工作
3.坚持双力驱动,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科学自身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力驱动。发展基础研究既要鼓励自由探索,更要高度重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等的支持,加大力度组织培育“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交叉引领”的重大基础研究,引导探索性研究及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发挥基础研究核心关键作用。
4.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质量内涵。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若干战略性前沿领域,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发挥特色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作好战略规划,开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前瞻性基础研究。稳步发展基础学科,重视学科交叉,培育新兴学科,形成优势学科集群,不断调整和优化我校学科布局。深入推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理工农医等各学科交叉融合,凝炼科学问题,强化协同创新,提高国家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以及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研制等方面的竞争力。稳步扩展基础研究规模,形成特色品质,提升内涵水平。
5.引进培养并重,完善人才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研究的关键,必须从学校层面建立科研、人事、研究生管理部门以及学部、学院(系)的协同联动、互动机制,建立完善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体系,创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充分发挥高校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优势,适当增加基础学科直博生比例,培养基础研究后备人才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通过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青年科学人才。重视学科发展布局,科学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一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争取一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和若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形成一支集聚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规模适度的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
6.坚持分类导向,优化基地布局。以凝炼科学问题、形成特色优势、突显创新能力为目标,巩固和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辐射和带动周边省部重点实验室,点线结合,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以强调特色、学科融合、整合优势、合理布局为指导,发展和提升省部重点实验室;以科学规划、目标定位、分类布局为原则,结合学校“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部署并建立一批目标明确的独立研究机构。优化基地布局,发挥集群效应,形成高水平基础研究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
7.加强国际合作,接轨国际标准。通过主动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搭建联合研究平台、共同培养研究生等形式,加快基础研究的国际化进程。鼓励教师在优势研究领域开展以我为主的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积极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及活动,提升研究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通过鼓励教师创办或主办高水平、有影响的国际系列会议,吸引更多国外高水平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评估,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三、保障制度和措施
8.优化体制机制,推进重心下移。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基础研究在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原则下,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快知识转移和转化。根据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部、学院(系)的作用,构建学校—学部—学院(系)三级科研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高效协同的科研管理队伍。着力推进科研管理重心下移,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量大面广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权下放至学院(系)。
9.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持续发展。结合学校人事改革,针对基础研究的特点,通过长聘期、团队考核、学术特区等形式,制定科学完善、灵活多样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注重科研产出,预先布局并培育国家级科技奖励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奖。进一步优化科研奖励政策,对基础研究工作适当倾斜,完善科技论文的分层评价体系,鼓励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鼓励学部、学院(系)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和考核政策。
10.营造科研文化,形成品牌论坛。继续加强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科研文化建设,倡导科研诚信,对伪造、篡改和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和基础研究成果宣传,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西湖学术论坛的影响力,发挥其在营造宽松学术环境、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启迪创新思想的作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0一二年五月十九日